消费 信息 生活 尽在张家口网

扫码关注沽源网

精彩内容看个够

张家口今日热点

各区县的新鲜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文化 > 文坛往事 >

1968年作家杨朔为何看到一行粉笔字后自杀

时间: 2014-01-09 16:13 来源: 未知 作者: 江南 点击:

1968年8月3日,正是文化大革命热潮中,杨朔离世。

长期以来,关于杨朔的死,有三种说法。一种说法是,因感染肺炎去世。另一种说法是,被造反派迫害致死。还有一种说法是,自杀身亡。

而在刚刚出版的《资中筠自选集:不尽之思》中,曾和杨朔有过近距离接触的资中筠,首次向外界披露了一个信息:“我碰巧成为这一不幸事件的见证人之一。”

“自绝于人民”

“有人自杀了!”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委员会(简称“和大”)的办公楼里一阵骚动。

当时在“和大”任职的资中筠,正在隔离室门口值班,猛地站起身来。因为隔离室里均为男性,她没有马上冲进屋去看个究竟,而是站在门外问:“怎么回事?”里面的人说,杨朔好像出了问题,不省人事了。

这是杨朔去世前一天,也就是1968年8月2日凌晨一两点钟。据资中筠回忆,杨朔当时被隔离审查。几个隔离对象都是男的,集中在一间大会议室里,会议室是两扇玻璃门,从外面能清楚地看到里面。

会议室的门并不上锁,日夜有人轮流在外面“值班”。所谓“值班”,就是在会议室门外放一把椅子和一张小桌子,“值班”的人坐在那里守着。里面的人除了洗漱、如厕,不许出来。

8月1日晚上九、十点钟,资中筠看到屋子里被隔离的人陆续拿着脸盆出来去厕所洗漱,然后回房间睡觉,杨朔就在其中,并无异样。

到了半夜,资中筠趴在桌子上睡着了,忽听屋里有人喊杨朔出事了,猛地醒了过来。“一个姓姚的隔离对象的床与杨朔挨着,他起来上厕所,发现杨朔的样子不对劲,推他不醒,才感到有问题。”

资中筠赶紧打电话叫办公室负责人,不久来了几个管事的,军代表也在其中。他们把杨朔抬了出来。资中筠看见,那个姚某还扒开杨朔的眼睛看瞳孔。杨朔被紧急送往北京医院。

不到两天,也就是1968年8月3日,军代表给“和大”的人开会,宣布杨朔“自绝于人民”。

时代大合唱中的抒情歌手

对于今天的年轻读者来说,杨朔这个名字已显陌生。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、甚至在八十年代前期,杨朔散文曾风靡大江南北。

杨 朔原名杨毓瑨,1910年生于山东蓬莱,父亲是清末秀才。高小毕业时,正值胶东军阀混战,杨朔到哈尔滨闯荡。经人介绍,1927年他进入英商太古银行做一 名小职员。因为工作要使用英文,杨朔便一边工作,一边在哈尔滨英文学校学习英语。杨朔很有语言天赋又极为刻苦,几年下来便能说一口流利的胶东味儿英语。

当然杨朔最热爱的还是文学,他16岁开始文学创作,作品以小说和散文为主,其中又以散文的成就最大,被认为是建国初“十七年”(1949-1966)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。

在 资中筠眼中,杨朔不仅是知名作家,还是老革命者。早在抗战前,杨朔在哈尔滨就与中共地下党有秘密接触,抗战后在上海、武汉从事抗日文章的写作。1937年 冬,杨朔奔赴延安,1939年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到达华北抗日根据地,1942年重新回到延安,在中央党校学习3年,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
解放战争时期,杨朔担任新华社战地记者,之后参加抗美援朝战斗,1955年到中国作协工作,1958年开始担任“中国人民保卫和平委员会”(简称“和大”)主要领导。

杨朔在“和大”期间曾被派往开罗常驻,任亚非人民团结组织书记处中国书记。当时资中筠在“和大”担任翻译。资中筠的丈夫、已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前所长陈乐民也曾供职于“和大”,他们夫妇因此都和杨朔有过近距离接触。

陈 乐民1964年到1965年间曾跟随杨朔在开罗工作,他给资中筠讲过一件趣事。进入20世纪60年代,中苏分歧公开化,常在亚非人民团结组织中“吵架”。 杨朔就用他的胶东英语认认真真地吵,寸步不让。在一次会议上,杨朔与苏联书记争吵起来,苏联人骂杨朔“Stupid”(愚蠢),杨朔应声答 道:“Stupid returns to you!”(你才愚蠢),结果大家都笑了。

(责任编辑:江南)

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
顶一下
(0)
0%
踩一下
(0)
0%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发表评论
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,严禁发布色情、暴力、反动的言论。
评价: